Sunday, December 18, 2016

告诉你外语学习的真实方法及误区分析 笔记

一、早期(Early Stage)
看图识音
这一过程结束时,应该达到1000个左右的词汇+短语量。
这样几十小时一个级就能完。大家一定不要拖,非得“全会”不可那就麻烦了。觉得70分以上就好了。第二级如果从零基础直接这么上来有点费力,但有一点基础的同学没问题。一共两个月,每天也就一小时吧,我们的(Early Stage)就成功了。
大家在这阶段,不要试图说,同时不要打开字幕,把“说”和“阅读”练习部分统统跳过。大家最多在听时小声重复一下就好。再有就是大家不要“想中文”。(所以建议大家尽量不用中文菜单的界面,它可选用英文界面)
1. 避免使用中文翻译,充分建立条件反射;
  2. 不要试图说英语,只练听力;(还在沉默期内);
  3. 不要看任何拼写,把拼写的学习完全放弃;(不认识字母又和妨?)
  4. 如果有外教参与,外教可多用肢体语言或用手画图协助这一过程,不要教课;
  5. 不要怕听错,要放松和有信心;

二、提高期(Upping the Ante)
  Upping the Ante?这可是第四阶段的词。没办法,Greg Thomson用这个词代表第二阶段,看着喜欢,继续沿用。
   经过两三个月的“图象+声音思维”训练,已经掌握了1000个左右的“声音”,它们会在很多英语句子中频繁出现,而且大部分是句子的“骨架”。虽然这时听整句子还不懂,但已经不再是完全莫名其妙的声音了。而且经过了TPR等条件反射式的训练,对很多“声音”的反应速度还是相当好的。这时,我们要开始提高了。首先明确目标:
  1. 要学会听懂单句子,建立整句的英文思维;
  2. 达到能听懂简单的,可能是慢语速的整段英文;
  3. 在提高期后期开始尝试简单“说”英语,实现简单沟通;
   美国、加拿大有一电视节目“Yan Can Cook”,一个著名华裔电视厨师Yan教大家做中国菜。他一边幽默地叨唠一边切菜、炒菜,几乎把每个菜、原料,制作过程的每个动作等,全部同步地用英文仔细地叙述一遍,当时惊叹为理想的“可理解性输入”体系!
回到根本上就是一个原则:能否提供在本人现有水平上的“可理解性输入i+1”的条件。
回复红螺:老友记能不能看,要看对你适不适和.高级阶段的同学很适合看,判断标准是基本能听懂七八成,并通过剧情发展和听到的语言,大致"预测"得出部分原本不能懂(写下来可能都不懂)的语言.
  如果是这些语言写下来都懂而只是听着费力,那是另外的原因,当然也可以继续听这个。而听的技巧我们在下阶段探讨.
第二期的总时间跨度每个人会比较不同。如果能够达到理想状态,专家分析应该是三到六个月可以完成。我们还是保守一些,至少六个月吧。在进入第二期的后段,我们可以开始可以试着说一点我们熟悉的外语了(错了没关系,既不要着急,也不要忙着更正)。

大家可以参考蒋争老师那本258个词根9000多单词的那本英语词汇奥秘
至于传教士门在传教过程中,是被教会禁止使用英语或教英语的,原因是为了避免移民以学英语为理由接近教会而并不真信教。所以他们自己不教外语。但因这些人普遍比较善良,在不违反教会规定的情况下,让大家免费使用教会的教室并且也不禁止其他人去辅导大家外语。

三、增长期 Getting Serious 
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语言难度和量增长。重点还是听力,但可以开始有针对性地说英文,同时需要进行阅读(但主要并不是为了学习如何阅读)。这一阶段结束时,可以说已经能够进行正常交流和阅读了。(外企一般职位面试,出国求学,国外生活和从事一般技术型工作等可以应付。一般听英语新闻困难不大,看原版电影可听个大概)。在这一阶段初、中期的中国同学数量比较多,但往往时间拖得过长,同时遇到的困惑也比较多。我们前面刚提到,尤其在这一阶段,每个人必须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学习策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习效率和成功与否。
问:听英文广播学习效果是否好?
  
   我们已经会分析了。听广播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当然您可千万别苦练听写),而且Audio Learner也很适合这种形式。关键是是否有足够“可理解性输入”,所以需要具体分析。基本经验是:
  
  1, 听力材料的速度和句子难度是否适合?如果能理解一半以上才可以听,否则基本上是在浪费时间。原则上听不懂的东西应该是“无效输入”,永远也不懂。
  
  2, 在适当的难度前提下,如果又对听的话题或内容非常了解,而且从前文可以预测后面的意思,语音清晰(建议带耳机),速度适合,那会是比较有效的方式。特别是有些同学平时就喜欢听新闻,对时势的变化很熟悉。听英语新闻时,不久前刚听到的头条新闻可能一天之后又以另一非头条,而简短形式重复出现,效果更好。最好能快速慢速结合听,这样做效果显然比较显著。
  
  3, 没懂的部分别着急。在调查过很多用这种方式提高听力的同学的普遍经验是,个别没听懂的地方不要急,先放下,也许换一种方式再出现时就自然理解了。如果出现次数很多,再想办法查一下吧,否则就放过。其实母语学习的过程也是如此,怎么能每碰到一个不懂的就非过不去呢?非都搞懂并没什么害处,可学习效率就没了。
  如果做得不得法,很多同学听了很久,提高都不大。有的同学没事儿就开着英语新闻听,其实几小时过去了,几乎没有听进去。
对于大部分Visual Learner来说,一个重要可行手段是看电影前,先提前读英文剧本(很多可以下载)。这样会大幅度提高听力的理解性。这里阅读的用处开始显现,主要是在帮助听力理解,不是在学阅读。注意的是要提前读,不会的可以问或查字典。阅读如果有困难,也先放过,不要停下来仔细研究剧本中的难点。
开始看影片的时候不可以一边看一边翻看剧本,当然也不要开英文字幕,否则会养成依赖看字的习惯,特别是Visual Learner。
  
  4,最好是同一个电影看几遍。在看某个影片熟了之后,甚至可以随电影同时念叨台词,能象我们小时候跟着电影里老松井那样同时念“李向阳又进城啦?”那样就更好了。

A Sample Acquisition Cycle
  
  1, 先听整段原文,段落长短控制在正常速度10钟内放完。难度选择应该是控制在第一遍能听懂的程度是70%上下。不要看文字或字幕。这步的目的主要是先熟悉要学的内容或说是该内容的声音。
  2, 开始分句模仿跟读,每句约三遍,(听一遍跟一遍,不是听一遍读三遍)不懂的也跟读,别着急查意思。是否全对或是否全会不必太介意,可以看字幕但尽量不看,一边模仿,一边猜测不明白部分的含义。关键技巧是“猜测”。
  3, 不看字幕分句跟读一遍,把原声和自己读的声音都录下来。
  4, 放第3步的录音,努力听每句自己读的和原文有何区别并再次感受刚才的过程,可看字幕帮助核对。
  5, 分句自己先说,然后再听原文。第一次可看字幕,后两次尽量不看字幕。
  6, 自己回想该段剧情,试着复述说刚才每部分的句子。
  7, 如果有测试题,可以测试一下自己对上一段掌握的程度,还是80分就好。
  8, 下一段开始,重复上面同样的程序。

知道连读的原理也就可以了,不知道也没关系,跟语法知识的道理一样,大家千万不要有意识地记住连读原理并试图理性地应用它,那样又适得其反,更加深听力障碍和造成不会说话。无论掌握听、说的连读,都是个自然的过程,不要主动地学习连读和练习连读。
不是机械地背诵,而是根据英语描述的故事,在理解的基础上,联想和思考故事情节发展和句子的含义进行记忆。每次背出来时,明显从他们的表情变化甚至情绪起伏都能感觉到他们的思维是随所背内容的故事发展而变化。
夹克小猪问工作的成年人从基础到高级,如果学习方法科学有效,用多久:现在的最佳的实践情况是,在中、英文这种差距大的语言之间,实现时间大约总共1000小时左右,但需要一两年左右,不可以把1000小时压缩到几个月。如果从英语法语之间,300-500小时就很好了。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之间,太容易了,不学也可以,反正听得懂对方。有个最佳实现方式下时间和水平的曲线图,找机会在后面贴出来。

第三阶段完成就可以达到能够进行正常的交流和沟通,开始在英文环境工作和学习没有太大困难,看英文电影能理解大部分。尽管对复杂的英文理解有困难或还有些听不懂的部分,说的英文大多是大白话,但如果听说的反应迅速,已经可以定义为流利的英文了。第三阶段的跨越是最具挑战的,情况很复杂(第四阶段反而简单)而且每个人成功跨越该阶段的具体实现手段都不同,不能要求大家都用同一具体方法。所以大家也发现我们在第三阶段并没有给大家明确指定一个具体的技术手段让大家执行。但凡高效率取得成功的人,尽管具体策略不同,但都是某种手段符合了正确的学习原理。

半年多后,开始尝试听整点播放的快速英语。一开始很不适应,但发现如果先听一遍慢速的,再听快速的会好些,因为内容差不多,对内容已经先有些了解,听个大概还是可以的。另外广播员是同一个人(至今还记得播音员的名字是Alan,声音浑厚而有磁性),语气语调相同好适应。开始听慢速时,还试图在脑子里转成中文去理解,听快速时根本不可能,后来慢慢习惯听英文时不再想中文了。
-作为非母语学习,是永远也不可能完全达到母语水平比如用英文写诗歌和小说的,除非有人帮忙改写。另外作为非母语的语言学习,最高境界也就是听力达几乎10分满分,说永远会落后,最高达9分。(想不起哪里有这个10制的语言能力评测系统了)
比较好的阅读方式是出声阅读,主要是为了在阅读的同时还能听到英语的声音,同时尽量将自己融入阅读的故事情节中。到了英文高水平后,就不用出声阅读了,因为这样阅读速度慢。我们在这里建议出声是为了练习。
第三阶段到这里讲得差不多了。这一阶段的突破难度大,不得要领有可能一直无法突破或拖很长时间。应该说在描述此阶段时,文章结构很散乱,也失去了系统性。
 “YOU CAN COOK”中文叫“食得是福快靓正”,也叫“甄能煮”


四、 高级期(Scaling Everest)
一般在第三阶段花了多少时间,自己都说不清楚了,效率再高至少也得有一年多吧,好在并不是每天都要花大量时间,平均每天一小时就好了。终于到了该向珠峰Mount Everest顶冲击了。先把一个不幸的消息告诉大家:我们的外语永远也不可能达到母语的水平(除非12岁以下就能实现流利交流,那本身形成的就是母语,不算外语)。我们可以将听,读达到近乎完美,写作也可以达到非常高的水平,虽然不大可能写诗歌或小说。但说外语的水平还是会跟母语有些差距。可以达到非常流利的程度,但在真实场景的时间压力和精神压力下,出现错误再所难免。

克林顿的演讲应该是非常好的听力素材。(不建议找以前名人的演讲,不是语言过时,而是文字太古板了。)
韩国郑博士的《千万别学英语》是非常值得中日韩三国同学一读的好书。其题目就点明了英语不应该是学得,而应该是悉得。
 郑博士的书阅读对象主要是经过多年英语学习还是哑巴英语同学,不是完全的初学者。所以按他的设计,从这水平起在理想的状态下每天90分钟,6个月到1年就可以突破。

摘录一段释迦牟尼讲的话和大家分享:
  
   不要相信只凭听说的任何事物。不要相信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传统。不要因为众人都这么说而相信它。不要因为经典上的记载而相信它。不要相信权威、导师或长辈的教导。当你经过观察和分析后,认为事物与原则一致,并有助于个人和大家的善行与利益,才接受实行。


Selinker在70年代正式提出了中介语的“石化现象”(fossilization)。他总结道:“学习外语的成年人,尽管有机会长期暴露在外语环境中,但是大部分( 95%)的人的外语水平,会在某个时期被固化在一个特定的水平层面,很难再提高”( Selinker,1972)。

。前面提到的三种石化水平(秀水街英语、留学生英语、工作英语)的同学,出现石化的原因是很多的,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石化时的外语水平,跟他们开始大量使用外语交流时的外语水平非常有关。开始使用外语交流时自己的外语水平越低,石化出现的就越早,且被石化的水平也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