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December 27, 2014

Keys from PC to MAC


1. Force Quit
Command + Option + Esc 
2. Copy and paste
Command + C/V 
3. Right click
Hold down the Control key while clicking on something.
4. Take screen shots
Hit Command + Shift + 3. Command + Shift + 4 lets you choose a particular section of the screen to clip. 
5. Quit the application
Closing a window in OS X doesn't actually close the app. To do that, you must select Quit from its menu or hit Command + Q. 
6. Show Desktop
Command + F3
7. Restore
After upgrade from Mavericks to Yosemite for iMac, can restore to the factory mode (Yosemite) by pressing Power+ option at the same time.
8. Bootcamp
Install windows 7, has the error "setup was unable to create a new system partition ... ", after remove another external usb disk and move windows 7 usb to another usb port, issue fixed.
9.
Command + Option + D show or hide the Doc
10.
Command + Option +Escape to bring up "Force Quit Applications"
11.
ctrl-shift-右上角CD弹出键,按完屏幕就关了
12.
Make a MAC not hibernate
Disable the auto hibernation and set standbydelay to a bigger value (seconds)
sudo pmset -a hibernatemode 0
sudo pmset -a autopoweroff 0
sudo pmset standbydelay 10800000

Press Ctrl+Shit+Eject to turn off the screen
13.
Lock screen
a. Security & Privacy -> Require Password Immediately
b. Mission Control -> Hot Corners -> Start Screen Server

14.
Command + M: minimize the windows
Command + Delete: delete the file/folder
Option (when starting): select disk

Monday, December 22, 2014

告诉你外语学习的真实方法及误区分析 (note)

会用任何语言流利交流的前提是必须能用这种语言思考,做不到的就永远不能正常交流。
从说话的思维机制上讲,人在说话时,大脑是禁止思考语法规则的。一旦想规则,人就不能说话了。
那成年人在国外一般到底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把外语说得比较流利呢?国外的语言专家有很深入的研究,
他们发现,前提是如果能维持外语环境(不能每天缩在本族人中),那么达到流利程度的时间需要年龄除以6。也就是说,如果三十岁到国外,
需要5年才会比较流利。所以很多出国读研究生和工作5年以上的中国同学,英语可能是非常流利的。
语言学家发现,婴儿是从六个月大时开始注意语言符号的,之前并不知道语言和其他声音的区别。六个月大的婴儿,每天一共24小时,
他先睡掉了十几个,剩下八小时左右,醒了就哭要吃,然后换尿布,洗澡等等,然后自己玩儿,并不是随时注意听大人的语言。统计发现婴儿注意语言的时间
每天一两个小时而已。但两年就会了。大家不要认为小孩子语言水平低,他们是知识能力低,语言是很流利的。
我们敬爱的俞敏洪老师到了国外曾无限慨叹,自己学和教了几十年英文,单词量十几万,比一般老外多了好几倍,但讲起英语来还不如自己在加拿大生的四岁的女儿流利。
对英语和其他各国语(有中文)的双语人士进行大脑扫描。在对从在小时后就学会了外语还是从成人后开始学习外语对他们大脑的不同影响的实验中发现,发现在小时后就学会双语的人,
两个语种语言区在大脑中是位于同一个区域,几乎重叠的;而在成年(十一二岁)以后才学会外语的人,两个语言区在大脑中是分开的,可明显分辨两个不同的语言区,而在使用其中一个语言时,
该种语种语言区是活跃的,而另一个语种语言区是关闭的,反之亦然。
大家都知道我们的大脑有左右两个脑半球,每个脑半球负责不同的功能。绝大部分的人,左脑负责的是:数字,逻辑,计算,推理还有语言。右脑负责的是:图像,色彩,音调,旋律还有浪漫。
有人简单总结为左脑是逻辑脑或理性脑,右脑是图像脑或感性脑。
婴儿大脑所具有的神经元突触数量大约是成人的两倍,负责左右脑的联系的神经也比成人丰富,所以小孩子在获得语言时,左右脑一起紧密配合使用。而到了大约六岁时,有人研究说如果这些神经元突触
还不使用就开始消退,有人研究说左右脑的神经链没有开始使用就开始萎缩(还有说断裂的),到了十二岁,这些神经元突触啊链啊就只有小时候的一半了。
在掌握语言时,是左右脑紧密配合的,更准确说,是用右脑帮助左脑实现建立语言区。大家还记得右脑是图像脑吧。儿童在最初听到任何语言的时候,一上来肯定是不懂的。但因为他们没有语言,
再给他们解释也是无用的。那怎么办?没人着急,人家自己有办法。他们通过在出现这些词句(一般先是简单词汇,更严格说是只这些词汇的语音)时的场景图像的观察(当然还包括触觉,嗅觉等其他辅助的感官刺激,
盲童甚至仅靠这些辅助感官刺激),而猜测这些词句大概代表的含义,并与图像进行“联系”。经过几次的重复刺激后,形成了对这一语音符号的“条件反射”,在大脑语言区的位置形成了脑神经的一个网络结构逐渐构造
该语言的语言区,最终实现了用这种语言的语音符号思维的能力。这个过程实现起来,既轻松,又快捷,成年人望尘莫及,而总是感到惊叹。
  
   总之,儿童的语言获取过程是:猜测——形成条件反射——建立语言区——实现语言.

说起语言是一种“条件反射”Conditional reflex,还真没太多人反对。大家在中学就学过,语言现象是“第二条件反射”,所以语言本身也叫做“第二信号系统”,使用工具和语言条件反射是人类特有的能力。
动物只有“第一条件反射。
儿童的语言获取过程:猜测——形成条件反射——建立语言区——实现语言思维。
成人学习语言的过程:学习——记忆——记忆区——知识
那语言是否在记忆区?原来语言本不是记忆。大家记得成龙演的“我是谁?”或Matt Damon演的“伯恩的身份”吧?两人都是连自己名字都不记得了,但说话甚至多种外语都会说。既然本不是记忆,
就谈不上真正意义的“会忘记”,当然也就知道语言不应该是靠记忆或“背诵”得来的了。
3岁时实际上长期记忆力几乎是零。三岁小孩给他换个妈他过几天就不记得了
大家也许听说过国外上小学上课尽是玩儿,很早就放学了,回了家哪有什么作业呀?还是玩儿。有作业也都是些小游戏,小实验项目等。到了中学还这样,
天天关心课外活动能力和交际能力,13岁没找对象老师还找去谈话问是否和异性相处有问题。
然后也没有什么高考,过SAT就成。SAT上那数学题让咱初中小孩做,全满分,这些小老外那叫觉得难。
英国的神经语言学家通过实验发现,会用两种语言的人(指有双语思维能力的人),他们的大脑聪明程度相对单一语言的人高,而且正是外语思维能力大幅度迅速地提高了他们的聪明度。
先听说,不读写
一、早期(Early Stage)
   如果单纯从零基础开始,早期(Early Stage)应该是一到两个月(由于英语与中文差异比与其他语言大,中国同学至少两个月,但也不应过长。我们的经验是一般中国同学会拖长时间。)具体实施方法建议如下:
  大量使用视觉辅助工具,直接建立“画面”与“声音”在大脑中的“联系”。最典型的手段有两个,一个是“看图识音”(不是看图识字,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在看图片的同时听与图片相关的英语声音;另一个是
我们以前谈到过的“全身肢体反应”(TPR)。在这一时期,有几个严格的要求:
  1. 避免使用中文翻译,充分建立条件反射;
  2. 不要试图说英语,只练听力;(还在沉默期内);
  3. 不要看任何拼写,把拼写的学习完全放弃;(不认识字母又和妨?)
  4. 如果有外教参与,外教可多用肢体语言或用手画图协助这一过程,不要教课;
  5. 不要怕听错,要放松和有信心;
  
   这一过程结束时,应该达到1000个左右的词汇+短语量。(没问题,这个量大多数人在这期间内都达的到)。顺便说一句,以前学过一种外语的同学,再尝试这种方法时会出奇的快,而且发现跟以前学的其他语言
一点不会混淆。

只给大家介绍使用原理和技巧,大家有兴趣的自己制作素材,嫌麻烦的去找这个软件“罗塞达石碑”。这个软件在中国没有销售公司,推荐它没有为商家宣传的嫌疑,(有同学有办法免费下载)
所以这是本人唯一的为大家直接推荐的“英语教学产品”。
这样几十小时一个级就能完。一共两个月,每天也就一小时吧,我们的(Early Stage)就成功了。(这要靠以前传统学法,非一年不可。)
TPR一般需要由有经验的教师辅导学生完成,特别是零基础者。但有一些基础的同学可以在学友之间甚至自己(先把指令录下)完成。

美国、加拿大有一电视节目“Yan Can Cook”,一个著名华裔电视厨师Yan教大家做中国菜。他一边幽默地叨唠一边切菜、炒菜,几乎把每个菜、原料,制作过程的每个动作等,全部同步地用英文仔细地叙述一遍,
当时惊叹为理想的“可理解性输入”体系!只是没好意思介绍给周围人,怕他们说我拿他们开逗。
每个画面最好是静止的。
画面要求简单,信息尽量少,相素要低。
故事情节应该是连续的,故事人物,背景,故事的发展要有很强的相关性。不必每个场景上述要素重新来过。连续的故事才有助于提高听者的“预测”能力。
根据情况,有的声音要稍先于画面出现,让听者先试听猜测,然后再用画面“证实”,有的情况需要声音后于画面出现,靠画面带动理解声音。
难度非常缓慢地逐渐加大。每个小段落完成后,有简单的重复练习和小测试。练习的方式最好是刚听过的内容稍变个形式再重复出现,别完全是原句子。
在这一阶段,应该使用标准发音,多种非标准音下一阶段才用。
不要阅读,但这阶段可以跟读每个句子,但不必尝试说。
+使用表意象形文字的中国人与使用拼音文字的西方人的大脑中,语言障碍区不在同一个地方,中国人有独特的语言区。研究发现,使用拼音文字的人,常用的是后脑的威尔尼克语言区;
但使用中文的人,此区几乎用不到,常用的是前脑的布鲁卡区。中文的语言区更接近于大脑运动功能区。由于中文语言功能区与运动区紧密相连,要想学好中文要多看、多写、多说,
靠 “运动”来记忆,而学习英文则应注重营造一个“语音环境”,注重多做听说的练习,因为英文的那一个语言功能区更靠近听力区。现在很多人学了多年英文却是 “哑巴英语”,
因为用学习中文的方法来学习英文是行不通的。该研究成果已在世界科技类最具权威的刊物美国《自然》杂志上发表公布。
英文到底有多少单词呀?韦氏字典上是四十五万个,牛津字典上五十万个,英国伯明汉大学曾编纂的单词集有两千万个。这就是英语的特点,单词量巨大。那一般 Native Speaker
掌握多少单词?有人认为是50000,这显然有问题。让一般Native Speaker考GRE单词,才20000以内,大部分人已经很困难了。一般认为Native Speaker应该在15000到30000
单词量之间。跨度如此之大,跟个人受教育程度十分有关联。这一点很有意思:在中国,尽管个人文化程度有差异,很少会出现在交流中听不懂对方词汇的现象(专业术语不算),
而这在英文中是常发生的事情。另外在中文中,谁要是使用了一个文雅的词汇或成语,听者大多都能懂,也没人会有意见。在英文中确不同,说一个“大词”,经常有人听不懂,
不是让别人感到惭愧,就是让人反感,有人还会不客气地说一句:“English please!”。另外我们看中文小说,很少有不认识的字或词,但Native Speaker看英文小说,碰到不懂的词是常事。
先成为一个会说话的文盲,再学习其他

1. Rosetta Stone
2. Cartoon TV/Movie
kid story
3. Yan Can Cook
美国、加拿大有一电视节目“Yan Can Cook”,一个著名华裔电视厨师Yan教大家做中国菜。他一边幽默地叨唠一边切菜、炒菜,几乎把每个菜、原料,制作过程的每个动作等,全部同步地用英文仔细地叙述一遍,

Friday, December 5, 2014

Reading Task

1. Enterprise integration patterns
2. Camel in action
3. Effective Java
4. Java Concurrency In Practice
5. Interview 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