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漏屋
1.
“会用任何语言流利交流的前提是必须能用这种语言思考,做不到的就永远不能正常交流。”
2. 另外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沉默期”(Silent period)的概念,是在这假设里引入的。克拉申认为,无论成人或儿童,在掌握说话能力前,都会有一个相当长的沉默期,直到听懂的量达到一定程度而有足够的自信时,才可能说话。这一沉默期是正常的同时也是必要的。
3.
一、早期(Early Stage)
如果单纯从零基础开始,早期(Early Stage)应该是一到两个月
大量使用视觉辅助工具,直接建立“画面”与“声音”在大脑中的“联系”。最典型的手段有两个,一个是“看图识音”(不是看图识字,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在看图片的同时听与图片相关的英语声音;另一个是我们以前谈到过的“全身肢体反应”(TPR)。在这一时期,有几个严格的要求:
1. 避免使用中文翻译,充分建立条件反射;
2. 不要试图说英语,只练听力;(还在沉默期内);
3. 不要看任何拼写,把拼写的学习完全放弃;(不认识字母又和妨?)
4. 如果有外教参与,外教可多用肢体语言或用手画图协助这一过程,不要教课;
5. 不要怕听错,要放松和有信心;
这一过程结束时,应该达到1000个左右的词汇+短语量。
“罗塞达石碑”是本人唯一的为大家直接推荐的“英语教学产品”
另外大家在这阶段,不要试图说,同时不要打开字幕,把“说”和“阅读”练习部分统统跳过。大家最多在听时小声重复一下就好。再有就是大家不要“想中文”。
这样几十小时一个级就能完。大家一定不要拖,非得“全会”不可那就麻烦了。觉得70分以上就好了。第二级如果从零基础直接这么上来有点费力,但有一点基础的同学没问题。一共两个月,每天也就一小时吧,我们的(Early Stage)就成功了。(这要靠以前传统学法,非一年不可。)
不是零基础的同学也强烈建议过一遍该系统,把自己脑子里的只有中文解释而没条件反射的单词这样在脑子里加上画面,形成思维。
二 提高期(Upping the Ante)
首先明确目标:
1. 要学会听懂单句子,建立整句的英文思维;
2. 达到能听懂简单的,可能是慢语速的整段英文;
3. 在提高期后期开始尝试简单“说”英语,实现简单沟通;
4. 开始引入阅读材料(不是学习如何阅读);
1. 要学会听懂单句子,建立整句的英文思维;
2. 达到能听懂简单的,可能是慢语速的整段英文;
3. 在提高期后期开始尝试简单“说”英语,实现简单沟通;
4. 开始引入阅读材料(不是学习如何阅读);
1.续列法 (Series Method)
外教用简单英语结合肢体语言,实物和实景向你描述你日常生活中很熟悉的一个连续动作,难度控制在有(+1)为大约为10%-20%的新词汇(用1000个左右的词汇描绘这类动作很容易做到)。这种连续动作典型的是:
如何泡茶?如何开车?如何用钥匙打开房门?如何刷牙等等一些生活经历的全过程,用全程动作和实物配合来边说边完成。
比如如何开门:“First you take out your keys.(拿出钥匙) This is the key.(晃晃钥匙) Then you find the lock on the door. (找到锁)Use your key to unlock it.(用钥匙开锁) Turn the doorknob this way.(拧门把手) Then you push the door open,(推开门) enter the room,(进屋) and then close the door behind you. (回身关上门)。”
有第一级基础的同学,结合老师动作完成听这个难度没问题。又形象,又直观。这种训练进行一段时间,很快就能听懂各种与生活经验相关的简单句了。
上面这种训练还是单人的“独角戏”,达到一定熟练程度就可以进入接下来第二部的 “生成对话”(Dialogue Generation)。
2.生成对话 (Dialogue Generation)
大家注意,“生成对话”不是自己试着对话,还是听人家对话。对话只是指从“续列法” (Series Method)中的单人独白式的解说,变成了有交流,有反应的实景对话。对话的背景先用“续列法”同样方式单人介绍完毕,让你已经对对话的程序和大致内容了解,然后听对话。比如“如何打车”。先由“续列法”开始:First, walk to the street. Then hold out your hand when you see an empty taxi. If the taxi stops, you get on to the back seat. Say hello to the driver and tell him where you want to go. Make sure he has reset the meter. When you arrive, pay the amount shows on the meter and say good bye. Then close the door behind you. (当然不一定为此真打一趟车,可用教具模拟)然后听对话:一个人拦住了出租车,司机问“去哪里”,答“去…,离什么著名大楼或什么街很近”。路上人多车多,司机颇有怨言,“周末会好些…”到站了,“多少钱?”“多少多少”“给你100”“找钱50”,“拿好发票,别忘了东西”“再见”。 这一对话可以再来一段,程序差不多,内容不同,句子不同。但由于背景熟悉,程序限定,所以很容易“预测”对话内容。几个回合下来,这种场景的对话就非常熟悉了。生成对话的制作可以都用真人,但也可以找到一段对话的录音,再由外教把背景介绍和对话程序按上述方法表述出来加在对话前先听,再开始听对话。
这两部听力练习的原则大家要掌握的是:
1. 使用生活经验中熟悉的情景或经验能够预测的情景;
2. 尽量使用视觉或动作代替语言解释,全过程都用“亲身经历”完成;
3. 启始难度控制在第一遍听能到80%~90%能懂;
4. 注意听,不要试图说话;
5. 绝对禁止阅读和记笔记;
6. 可以把过程录音以后听。
美国、加拿大有一电视节目“Yan Can Cook”,一个著名华裔电视厨师Yan教大家做中国菜。他一边幽默地叨唠一边切菜、炒菜,几乎把每个菜、原料,制作过程的每个动作等,全部同步地用英文仔细地叙述一遍,当时惊叹为理想的“可理解性输入”体系!只是没好意思介绍给周围人,怕他们说我拿他们开逗。
外教用简单英语结合肢体语言,实物和实景向你描述你日常生活中很熟悉的一个连续动作,难度控制在有(+1)为大约为10%-20%的新词汇(用1000个左右的词汇描绘这类动作很容易做到)。这种连续动作典型的是:
如何泡茶?如何开车?如何用钥匙打开房门?如何刷牙等等一些生活经历的全过程,用全程动作和实物配合来边说边完成。
比如如何开门:“First you take out your keys.(拿出钥匙) This is the key.(晃晃钥匙) Then you find the lock on the door. (找到锁)Use your key to unlock it.(用钥匙开锁) Turn the doorknob this way.(拧门把手) Then you push the door open,(推开门) enter the room,(进屋) and then close the door behind you. (回身关上门)。”
有第一级基础的同学,结合老师动作完成听这个难度没问题。又形象,又直观。这种训练进行一段时间,很快就能听懂各种与生活经验相关的简单句了。
上面这种训练还是单人的“独角戏”,达到一定熟练程度就可以进入接下来第二部的 “生成对话”(Dialogue Generation)。
2.生成对话 (Dialogue Generation)
大家注意,“生成对话”不是自己试着对话,还是听人家对话。对话只是指从“续列法” (Series Method)中的单人独白式的解说,变成了有交流,有反应的实景对话。对话的背景先用“续列法”同样方式单人介绍完毕,让你已经对对话的程序和大致内容了解,然后听对话。比如“如何打车”。先由“续列法”开始:First, walk to the street. Then hold out your hand when you see an empty taxi. If the taxi stops, you get on to the back seat. Say hello to the driver and tell him where you want to go. Make sure he has reset the meter. When you arrive, pay the amount shows on the meter and say good bye. Then close the door behind you. (当然不一定为此真打一趟车,可用教具模拟)然后听对话:一个人拦住了出租车,司机问“去哪里”,答“去…,离什么著名大楼或什么街很近”。路上人多车多,司机颇有怨言,“周末会好些…”到站了,“多少钱?”“多少多少”“给你100”“找钱50”,“拿好发票,别忘了东西”“再见”。 这一对话可以再来一段,程序差不多,内容不同,句子不同。但由于背景熟悉,程序限定,所以很容易“预测”对话内容。几个回合下来,这种场景的对话就非常熟悉了。生成对话的制作可以都用真人,但也可以找到一段对话的录音,再由外教把背景介绍和对话程序按上述方法表述出来加在对话前先听,再开始听对话。
这两部听力练习的原则大家要掌握的是:
1. 使用生活经验中熟悉的情景或经验能够预测的情景;
2. 尽量使用视觉或动作代替语言解释,全过程都用“亲身经历”完成;
3. 启始难度控制在第一遍听能到80%~90%能懂;
4. 注意听,不要试图说话;
5. 绝对禁止阅读和记笔记;
6. 可以把过程录音以后听。
美国、加拿大有一电视节目“Yan Can Cook”,一个著名华裔电视厨师Yan教大家做中国菜。他一边幽默地叨唠一边切菜、炒菜,几乎把每个菜、原料,制作过程的每个动作等,全部同步地用英文仔细地叙述一遍,当时惊叹为理想的“可理解性输入”体系!只是没好意思介绍给周围人,怕他们说我拿他们开逗。
看原文电视剧《老友记》是否好?答案是,在这个阶段不好。先不说这一级的同学听起来难度偏高,大家发现《老友记》中的英文大部分是以生活中成人之间的“对话”形式出现的,跟看到的图象情景关联度不大甚至完全没关系。比如大家一起讲笑话,并没有通过演员的动作完全把该笑话的细节和情景“表演”出来,而是大家一听,从语言上就听懂了,所以哈哈一笑。再加上这一阶段的同学对美国语言中文化的成分也缺乏了解,所以这种语言的“可理解性”很低。(只对更高阶段的同学比较起作用,因为英文水平到那时,很多东西的理解已经不主要依赖于图象了,甚至许多抽象的词和概念,本来就是图象和动作无法展示的,而是靠其他条件,关于这些我们下在阶段会讨论)。
这一阶段的结束,应该可以听懂生活中简单的语言。如果非要与词汇量挂钩,应该是2000到4000。用知识量来衡量,应该也就是高中毕业左右的量,当然听力程度相对高。
另外我们看中文小说,很少有不认识的字或词,但Native Speaker看英文小说,碰到不懂的词是常事。
第二阶段大致要用6个月左右的时间完成。这一阶段的重点就是听力。在这阶段需要听标准发音(还没到纠正口音的时候),而且尽量要带耳机听。不要急着开始说,也不要开始读和写。最后,我们再带着对单词量,背单词和英文拼写的一些认识,其实已经开始进入下一个阶段了Getting Serious了。
三 增长期 Getting Serious
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语言难度和量增长。重点还是听力,但可以开始有针对性地说英文,同时需要进行阅读(但主要并不是为了学习如何阅读)。这一阶段结束时,可以说已经能够进行正常交流和阅读了。(外企一般职位面试,出国求学,国外生活和从事一般技术型工作等可以应付。一般听英语新闻困难不大,看原版电影可听个大概)。
近几年动画大片的语言都非常复杂。即使对成年人来说,大部分也都应该算是作为我们第四阶段的语言教材(比如Finding Nemo, Madagascar等)
How much is seven times eight? 我们几乎立即转变为母语思维进行思考
“纠正语法错误”的做法几乎不起任何作用,下次还在同一处错。比如纠正he,she的错误,其实都不用别人纠正,有时自己就发现了,但下次还错。那如何才有可能变正确?其实还是思维的作用。只有当你头脑中的关于男人的MIF和he挂上了钩,女人的MIF和she联系上后,才可能少犯错。(大家回去试一下,一见到男性图象或真人就说一遍he,一见到女人就念叨一遍 she,经过一段时间he, she, he, she对应练习就会强化这一形象思维与声音的联系。以后尽管不会完全不出错,但会改进很多。)
近几年的研究显示,如果学习策略正确和条件理想,达到流利外语的时间应该在1000小时左右,与母语学习只有约200到300小时的差距。如果是学和母语相近的外语(比如英语和法语),应该在500小时以内实现。我们的目的就是努力从10000小时向1000小时靠拢,而不建议大家努力用刻苦来体现自我价值。
Narrow Input
把输入材料限制在一个较窄的话题范围内,效果明显要比涉及面宽要好。
把输入材料限制在一个较窄的话题范围内,效果明显要比涉及面宽要好。
A Sample Acquisition Cycle
1, 先听整段原文,段落长短控制在正常速度10钟内放完。难度选择应该是控制在第一遍能听懂的程度是70%上下。不要看文字或字幕。这步的目的主要是先熟悉要学的内容或说是该内容的声音。
2, 开始分句模仿跟读,每句约三遍,(听一遍跟一遍,不是听一遍读三遍)不懂的也跟读,别着急查意思。是否全对或是否全会不必太介意,可以看字幕但尽量不看,一边模仿,一边猜测不明白部分的含义。关键技巧是“猜测”。
3, 不看字幕分句跟读一遍,把原声和自己读的声音都录下来。
4, 放第3步的录音,努力听每句自己读的和原文有何区别并再次感受刚才的过程,可看字幕帮助核对。
5, 分句自己先说,然后再听原文。第一次可看字幕,后两次尽量不看字幕。
6, 自己回想该段剧情,试着复述说刚才每部分的句子。
7, 如果有测试题,可以测试一下自己对上一段掌握的程度,还是80分就好。
8, 下一段开始,重复上面同样的程序。
2, 开始分句模仿跟读,每句约三遍,(听一遍跟一遍,不是听一遍读三遍)不懂的也跟读,别着急查意思。是否全对或是否全会不必太介意,可以看字幕但尽量不看,一边模仿,一边猜测不明白部分的含义。关键技巧是“猜测”。
3, 不看字幕分句跟读一遍,把原声和自己读的声音都录下来。
4, 放第3步的录音,努力听每句自己读的和原文有何区别并再次感受刚才的过程,可看字幕帮助核对。
5, 分句自己先说,然后再听原文。第一次可看字幕,后两次尽量不看字幕。
6, 自己回想该段剧情,试着复述说刚才每部分的句子。
7, 如果有测试题,可以测试一下自己对上一段掌握的程度,还是80分就好。
8, 下一段开始,重复上面同样的程序。
关于连读的误区
无论掌握听、说的连读,都是个自然的过程,不要主动地学习连读和练习连读。第三阶段的跨越是最具挑战的,情况很复杂.
一般在第三阶段花了多少时间,自己都说不清楚了,效率再高至少也得有一年多吧,好在并不是每天都要花大量时间,平均每天一小时就好了。终于到了该向珠峰Mount Everest顶冲击了。先把一个不幸的消息告诉大家:我们的外语永远也不可能达到母语的水平(除非12岁以下就能实现流利交流,那本身形成的就是母语,不算外语)。
听说
这是一般的交流已经提高不大了,甚至在国外的一般工作交流,普遍语言难度都比较简单。开会和谈判的语言会比较复杂,但往往因为注意力在谈判内容上,所以会忽略语言的要素。大家可以找“Frasier”来看(中文叫欢乐一家亲)。其实该片的听力难度主要不是对英语反应慢,而是文化,社会和知识性成分太高,两男主角的讲话方式故意附庸风雅,所以难度颇高,没英文字幕不行。每句话在看到文字后还要琢磨半天。克林顿的演讲应该是非常好的听力素材。(不建议找以前名人的演讲,不是语言过时,而是文字太古板了。)
此阶段用外语进行某个学科知识的学习对提高语言水平效果明显。比如金融,经济,计算机等等。国外各学科学习的书,从内容上讲,阅读难度并不大,不象中国的教科书。当年学习计算机硬件基础,看了清华大学潭浩强的书,才看两页就要跳楼,天书啊!后来找了本英文的教材,小人书啊!各种故事,各种比喻(这象抽屉那象桌面的,排队先进屋的后出来等等),各种图画解释,玩儿似的就看完了,结果比其他同学理解还深刻。对此无话可说了。后来还看了些英文的风水书,也居然比中文的还好看。大家无论对任何科目有兴趣,不妨去找英文的教材来看。如果说第三阶段已经没有固定的方法的话,第四阶段可以说都看不到方法了,已经是Life Style了。
摘录一段释迦牟尼讲的话和大家分享:
不要相信只凭听说的任何事物。不要相信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传统。不要因为众人都这么说而相信它。不要因为经典上的记载而相信它。不要相信权威、导师或长辈的教导。当你经过观察和分析后,认为事物与原则一致,并有助于个人和大家的善行与利益,才接受实行。
不要相信只凭听说的任何事物。不要相信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传统。不要因为众人都这么说而相信它。不要因为经典上的记载而相信它。不要相信权威、导师或长辈的教导。当你经过观察和分析后,认为事物与原则一致,并有助于个人和大家的善行与利益,才接受实行。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